邀请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执行情况调查
而对于一线城市,他则认为中国政府应松绑限购,避免爆发系统性风险。
眼下三星电子虽面临着华为等中国企业的严峻挑战,但同时三星电子的竞争优势也十分突出。在研发人员方面,华为的研发人员比例是45%,比三星电子的26%高很多。
2013年,华为的研发费用高达307亿元人民币,约合51亿美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12.8%,在同期间三星电子的研发费用为14.78万亿韩元,约合144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6.5%秘密就在于棚改标准、棚改着眼点、棚改思路的不断变化,而且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变。而不少地方政府借风行船,在增量扩容的劲头和势头中恐怕将改善民生的主旨置于次要的地位,以改造为名,行拆建之实,将建设新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促财增收作为重要或主要目标。因为棚户区的概念不清、界限不明,更与传统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常识上)对棚户区的理解相距甚远,就给各地留下了充分想像和发挥的空间,得以纷纷增量扩容。深忧之一,棚户区概念不清,界限不明,延伸性很大。
这样的棚户区原来多集中在传统的国营工矿区、林区、垦区。因为其一,有相当一部分所谓的棚户区就是城市旧城区、旧楼区,这些住户本来有房,改造后往好里说就是提高了居住水平,无所谓保障的问题。在研发人员方面,华为的研发人员比例是45%,比三星电子的26%高很多。
2013年,华为的研发费用高达307亿元人民币,约合51亿美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12.8%,在同期间三星电子的研发费用为14.78万亿韩元,约合144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6.5%秘密就在于棚改标准、棚改着眼点、棚改思路的不断变化,而且是因人、因时、因地而变。而不少地方政府借风行船,在增量扩容的劲头和势头中恐怕将改善民生的主旨置于次要的地位,以改造为名,行拆建之实,将建设新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促财增收作为重要或主要目标。因为棚户区的概念不清、界限不明,更与传统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常识上)对棚户区的理解相距甚远,就给各地留下了充分想像和发挥的空间,得以纷纷增量扩容。
深忧之一,棚户区概念不清,界限不明,延伸性很大。这样的棚户区原来多集中在传统的国营工矿区、林区、垦区。
因为其一,有相当一部分所谓的棚户区就是城市旧城区、旧楼区,这些住户本来有房,改造后往好里说就是提高了居住水平,无所谓保障的问题。这样表述的棚户区和传统意义上棚户区就不是一回事了,而棚户区后面括号里的危旧房添注更说明这一点。它一般有这样几个特征:低矮狭小的简易平房聚集,卫生、上下水等基础设施很差,道路狭窄、环境脏乱,人均居住面积很小,贫困人口居多。但保障房建设的进展情况并不如意,其分配也存在不少问题。
其三,保障房原本是地方政府改善民生的硬任务,财政上是一种负担,现在借道棚改,资金上有了出路,指标考核上反而能获得掩护。因为很明显,通过改造将平房或低层楼变为高层楼,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棚改土地一部分盖居民楼用于回迁安置,另一部分可用作商业性开发。不少地方政府对棚改的积极性更是高涨,视其为新发展之机和利好之器,纷纷增量扩容。建设面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房已经多年,其基本目标就是实现居者有其屋。
由此恐怕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现在一些地方棚户区改造动辄把仍很坚固而且有历史价值的老街、老房、老楼作为拆迁对象,甚至把部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纪之交盖的新楼也划在拆改范围,随意延伸扩容。
何为棚户区?从字面和传统理解看,棚户区就是居住在简易材料搭建成的房子中的住户所构成的居民区。深忧之五,棚户区改造历史上已进行过多次,城市发展什么时候能走出棚户区改造这个圈?即使从改革开放算起,中国不少城市就经历过少则两次、多则三次的棚户区改造,加上这次,那就是三、四次了。
盖楼房也不像种庄稼,不能割一茬种一茬。勉强能作为改造理由成立的房屋质量差和建筑安全隐患多,也有一个差的标准和多的衡量问题。与此相对应的是,地理位置偏僻、居住条件及环境恶劣、亟待搬迁改造以提升生活水平的真正棚户区,政府由于资金压力大又迟迟难以操作。其实,从居住的角度看,相当一部分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五十年代或更早年代的低层楼、平房还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它们的实际质量和自然寿命甚至可能会远超过近年不少新建的高楼大厦(据专家测过有些新建楼房的使用寿命仅为30年左右)。不然中国人何时才能安定下来?但走不出周期性、运动式的棚改和拆迁,中国人就真的永远无法安定下来。往往引发暴力强拆,造成居民的利益受损和不满。
敬致 大安 公民 孟令伟 2014年5月17日 注:1、参考刊登于2014年5月8日《南方周末》:哈尔滨‘另类棚改,‘棚户区变形记,辽宁‘棚改样板十年等文章。只有少数资源枯竭的矿区以及偏僻分散的林区、垦区和一些城郊边缘还残留此类棚户区。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式棚改和中国式拆迁一样,是中国城市发展一直没有走出的怪圈。建议慎重推进棚户区改造。
因为危房不一定是旧房,旧房也不一定就是危房。有的低楼和平房当年建筑时设计风格独特、用料考究、结构合理,不但坚固实用,还颇具艺术感和历史感。
如容忍这一势头蔓延,实际上等于人为制造新需求,助推房地产泡沫,是对城市、历史和人民的不负责任。不少地方和城市热衷于棚改,除了享受优惠政策、获得补偿资金、拉动经济的考量外,想借改造东风大发土地之财是更重要的考量。难怪有居民感慨:怎么搬到哪都会赶上棚改。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就都可能面临着一个共同梦魇式的疑问:不知我这房子何时被拆? 这不是一个理性民族应有的发展道路。
按照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棚户区改造划为保障房的一部分。如果在好地段,开发潜力和土地升值潜力是很大的。
有的城市将上世纪90年代末、甚至新世纪初竣工的棚改楼又纳入新的棚改范围。前不久您还表示: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
中央政府推进棚户区改造的着眼点固然是改善民生,但也包含拉动经济的意思。但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大规模的城区拆迁和建设,现在如此条件的棚户区已经很少或者可以说基本消失了。
但与其如此,何不直称危旧房改造呢?然而危旧房改造也大有讲究。据了解,中央政府在全国正着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有的省统计的棚户区数量前后相差达70万户。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聚居区。
但另一方面,好地段对住户的补偿往往偏低,回迁压力大,有的干脆被安置在偏远处。言语不周、表述不当之处敬请海函。
深忧之三,棚户区改造可能成为一些地方和城市土地寻租的招牌,却造成被改造居民的利益受损。当然了,城市以前盖的老房、老楼公共基础设施落后,配套性差,但大部分可以通过真正具体细致的改造解决。
其四,真正需要棚改的多是偏远难啃的硬骨头,资金投入多,会削弱保障房建设。据最近报载:有的地方将所有的旧城改造、搬迁、安置项目全部界定为棚户区。